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,工业化是大量消耗自然资源、快速积累社会财富、迅速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过程,必然伴随钢铁的巨大消费量。一旦完成工业化,人均钢材产量就会在人均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后达到峰值(饱和点),Q235NH耐候板并在更高收入阶段有所回落并相对稳定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,钢材消费达到饱和点需要三个基本条件,即基本实现工业化、人均GDP达到3500-6000美元、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。美国、日本、德国、法国等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,其国内所需的钢材消费量基本稳定,只是随着世界及本国的经济景气程度的变化,各年的钢产量在此饱和水平线附近而窄幅变化。
据测算,世界主要工业国人均钢材消费量峰值大体处于500-900公斤范围之内。1970年英国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峰值477公斤/年;Q235NH耐候板1973年美国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峰值690公斤/年;1973年日本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峰值880公斤/年;1977年德国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峰值625公斤/年。中国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、人均累计钢材消费量、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等指标均低于工业发达国家水平。因此,目前中国粗钢消费尚未达到顶点。
考虑到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规模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,我国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的“饱和点”应该超过主要发达国家的加权平均值水平。我们预计,Q235NH耐候板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化工业倾向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国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将在450-500公斤之间;到2015年,由于我国人口规模预计将达到13.9亿人,我国钢材人均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00-600公斤之间,总量可能会处于7-8亿吨之间;未来10年随着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,将达到600-800公斤上下,总量可能会达到8-10亿吨。未来,随着我国城镇化率攀升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,我国钢材表观消费总量可能逐步回落到7-8亿吨。
根据主要工业化国家1吨生铁大约对应1.6吨铁矿石的换算比例,Q235NH耐候板到2015年,预计我国铁矿石的需求量将处于11.2-12.2亿吨(60%-65%品位)之间,未来10年前后将达到12.2-14亿吨(60%-65%品位)区间。因此,未来10年,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仍将在10亿吨以上的高位。
|